王小吉和何小路俩人那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,俩人一般大,何小路家背靠她俩的母校,在山上,王小吉家在何小路家对面一座山的山脚。四周小山环绕,村子里的居民房屋大都建的七零八落,倒是只有她们两家相距较近,这俩人不论谁对谁喊一嗓子,声音十里八村悠悠回想。
何小路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家中爷爷奶奶负责照看她。她家离学校后门仅仅几步路,从上幼儿园起,就天天玩到天擦边黑才溜回家,爷爷奶奶又要种地,又要养牲畜,根本没有心力管她,可以说学校就是她家了。这也养成她调皮捣蛋,疯打疯闹的男孩子性格。王小吉却没有何小路的幸运。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子,这导致了她从生下来就不断颠簸的命运。她母亲躲到外地,千辛万苦地生下她,一看是个女孩,父母合计着,还得接着生呐,家里条件又有限,在她九个月大时,只好狠心将她卖了。买家是对医生夫妇,无生育能力。王小吉本该享福了,可她却注定福薄。父母卖掉她后,就回老家准备接着生。在医生夫妇家养了两个月的王小吉却健康状况不断,眼看快要不行了,急忙要求退货。王小吉父母远在几千里外,无从联系,只好到她母亲生她的地方,找到了王小吉的四姑妈。四姑看着小小的她面色青紫,肚子肿胀,啼哭不停,心生怜悯,纵使为难,还是自己凑钱,退还给医生夫妇,将她养下了,这一养就是三年多。四姑家条件虽稍微宽裕,但她两个女儿一个在上高中,一个刚进大学,王小吉也在长大,眼看到了该受教育的年纪,确实是负担不起了,只有叫她父母接回去。可养了这么久,到底是有感情的。王小吉父母也早就迎来了翘首期盼的儿子,真心不想弄回一个麻烦来,可也没办法不管,只好暂时拖着。到四岁时,父亲来接她了。父亲患上精神疾病,时好时坏,母亲带着弟弟走了。王小吉已经渐渐能记事,她不舍得离开四姑,离开那个熟悉的家,跟着陌生的爸爸走。泥泞的乡间小路,时时滑得快要摔跤,父亲沉默却牢牢地提着她的手臂,有时脚踩下去就提不起来,父亲俯下身体让她骑在肩上。黄泥做的墙,有恐怖的裂缝,稻草铺的房顶,风雨侵蚀,颤颤巍巍,面对这变化,她只是闷不吭声地靠立在门墙边,看着屋檐前的水滴,一滴接一滴的落下,打在石做的檐阶……
那一年祸事接二连三,父亲病情复发,姐姐走了,接着父亲也走了,……王小吉懵懂地来到了外婆家,开始了再一段旅程。外婆也是几个舅舅家轮流着住,舅舅都不管事,表哥表姐们早已长大,上中学,大学,打工。外婆性子温和,舅妈们却一个比一个尖刻,外婆带着王小吉同吃住,舅妈们少不了给外婆脸色。
王小吉性格渐渐孤僻,又胆小,总垂着头,杵在哪都跟木头似的,闷不吭声,说话声跟蚊子一样大。舅妈们都不喜欢她,外婆却可怜她,谁给的糖,鸡蛋,橘子,总是悄悄给她留着,等没人时再偷偷拿出给她,不然要惹风波。虽然舅舅舅妈嫌弃她,但外婆不嫌弃她,疼她,她总算有了个依靠,无论外婆走哪,她都脚跟脚。外婆挽麻线,她就蹲在她脚边守着,外婆做饭,她在灶台边守着,外婆外出劈柴,她也背着小背篓跟着。外婆很节俭,表哥表姐的旧衣服,裤子,袜子,缝缝补补,再洗洗,都给她。虽然王小吉不少吃穿,却也该上学了,这又成了一个难题。经过协商,她未谋面的母亲愿意寄学费给她,小舅妈一家外出打工,外婆带着她常住,给他们看守房子。王小吉进了小学校门,和何小路同班。何小路从此影响并改变了王小吉。王小吉总是默不吭声,不管上课下课都规规矩矩的定在座位上,作业也认真工整。而何小路上课调皮捣蛋,小动作不断,下课就像脱缰的小野马,作业更是马虎了事,座位调来调去,同样矮小但性格迥异的俩人就坐在一桌了。
时间长了,受何小路的影响,王小吉渐渐开朗。王小吉与何小路同过的第一个署期,才开始真正有童年。每天清早,和外婆一起做完家务事,王小吉就牵着她的小羊出门。何小路早就等在她的必经之路,俩人一路叽叽喳喳开始了一天的精彩。